這是生活類-對,我從英國回來了

事情是這樣子的,我的社群媒體從英國生活轉回了台灣,結論就是:「對,我從英國回來了」。

一、前言
 
一開始,並沒有打算要寫這篇文章,幾個禮拜前跟我室友聊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寫這種文章有些荒謬,但這幾天想了想,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聊一聊「留學」這件事情,由於我的求學經驗只有在倫敦,因此不見得會適用於其他國家,甚至小至於英國的其他地方。

我想,有些人可能還記得,我在去年12月,以偏向「反留學」的立場,在換日線寫了一篇文,也造成下面討論區的一片嘩然,反饋的意見多是-會有這樣感覺的人,多是不食人間煙火、玩樂人生之人,無論你覺得如何,接下來我將以我真人體驗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情。

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是為了炫耀、辯駁,簡單來說,就是做個小結、紀念,順利的話,到我拿到畢業證書的那刻,學生生活就會畫下個句點,再開啟我人生的下一個篇章。

你可以挑有興趣的地方看,也是因為這樣我才特地每個段落都加了小標。

二、為什麼要出國?

談到我想出國留學的契機,其實就只是「想」而已,總覺得這是我人生中需要被完成的事情,這個念頭,從我大一時,就一直存在。當時也考慮過「交換學生」這件事情,,由於學校的姊妹校數量不算多,也並未有太多著墨,這件事情,就這樣告吹了。直到大三升大四之際,這件事情就又在某天浮上我的腦袋,於是就開啟一連串準備之旅。在八字沒有任何一撇的狀況下,我也沒有特別提及這件事情,甚至你可以稱之為「連我本人也不知道到底要不要做」的狀態。

三、前面的瑣碎事

關於我的英文成績跟申請經歷,我簡單在這邊帶過,有興趣地可以遇到我之後跟我細聊:

1.我總共考了三次雅斯,一次在我大三升大四,另一次在我剛畢業之後,最後一次應該是我去完軍事夏令營。分數分別是6.5/7/7.5,為什麼會考三次,這有諸多原因,就不解釋了。有人會疑問說我有補習嗎?有,但是在我大二的時候。

2.我總共申請也收到了15所大學的邀約,如果要算同大學不同科系,我自己也算不清實際的數字,簡單說就是亂投一通,只要不收報名費的我就投(普遍而言英國研究所申請時不需要額外繳交報名費,少數學校例外,如倫敦政經學院、倫敦國王大學)。

3.你會好奇,我是否也在出國前掙扎過,答案是-絕對有,這也是為什麼我可以從大二一路拖到了當完兵之後我真正才下定決心出國,更誇張地是我幾乎是用大考倒數的方式,在算著我還有多少時間。

4.倫敦大學的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也就是我念完得這間,是從我第一次申請就在名單上,經歷了十五次的大搬風、兩年的時間,最後還是選擇忠於我最初的選擇。至於為什麼我當時寫了幾篇之後就不寫了,我也不知道,這是一個感覺問題。

四、發生了哪些事?

普遍來說,我一切都很安好,沒有文化適應、交不到朋友、語言講不通、上課聽不懂以及作業寫不出來等各種問題,我甚至可以說其實我過得都蠻快樂的。但是,在倫敦流浪的期間,有一件事情始終沒辦法被解決,對未來的空虛/期待。

這也是當時促使我寫了那篇文章的原因之一,可能很多的人會認為:「得到了一張名校碩士的畢業證書,怎麼會擔心?」或是「你這就是人生勝利組吧,還嫌?」

為了讓我們站在同一個地面上看這件事情,我要先解釋我對於「能夠出國留學這件事情的看法」。


四-1 這是我對出國留學的看法

簡易而言,我認為能夠出國留學只是單純因為「幸運」,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充裕的金錢以及有這個「衝動」去執行。

無論是時間與衝動,都是相對主觀的事情,金錢是個卡了不少有志之士的重要原因。也因此能夠出國念書的人,很大一個幸運就是-對於金錢的壓力相對小(我這邊的說法排除了自費出國念書的人,原因是通常願意自費念書的人,多半已經有對人生稍加的瞭解、規劃)

建立在這個論點之上,我認為大家需要破壞掉對於國外念書的假象,並另外塑造一個形象-出國念書就是真的換一個地方念書而已。


接著要談得東西,會是大家比較好奇的:

1.到底有沒有收穫?有但同時也沒有。

原因是確實我得到了很多很珍貴的生活經驗、專業知識,但畢竟只是個一年碩,要說真的學到了,總是有些過於狂妄。

試想,你正在學習的領域,綜觀古今,可是有多少學者、教授花了畢生的心力,在專研相關的知識。相對而言,你又怎麼能夠肯定地說:「我學到了東西」。為了避免文字遊戲以及深層意義的探討,我就把這個問題停止在這裡了。

2. 英國好找工作嗎?我有想在英國工作嗎?

可以好找,但普遍來說還是不好找,不管是政府的立場以及其他國際事務的參雜,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脫歐(Brexit),整體的狀況至少得到明年三月完成脫歐後,才會較為穩當。然而,還是有些職業在英國是會很吃香的,例如:工程師、醫護人員。我想,這兩種職業的人放諸英美兩國,都是非常有優勢的職業。

關於我自己的話,我一邊念書時一邊做了一份實習工作,雖然老闆人很好,但公司跟撲龍共沒兩樣,公司的客戶也是如此,絕對不要有外國人就一定比較厲害的錯覺。我的意思是,無論在哪,厲害的人都有,只是看你遇不遇得到。

有沒有公司曾經發過邀請給我?有,但我都拒絕了。事情是這樣子的,我認為我的求學階段經歷了兩次非常靠近拿工簽的時候,一次是去參加ee(電信商)的畢業生計畫,一次可能是我的那個人很好的老闆。這兩個經歷,都在我覺得不適合我的原因下,算是被我主動拒絕在外了。

我必須先聲明,當時的我不見得一定可以成功獲得機會,但就是曾存在了兩個機會,原因還是同樣的-我覺得那不是我想要的,若你問我究竟想要什麼東西?我現在也無法很明確地告訴你。

3.在國外會不會受到歧視?

我記得我好像有提過這個問題,整體來說,我覺得在倫敦不會。原因是,在一個六成都是外來人口的大城市當中,這個問題不太會產生,但如果你真的感覺到了被歧視,請記得「拿出你的魄力來」,一則狠狠地罵回去,二來則是用凶惡的眼神跟態度表示你的不悅,勇敢地表明自己不是好惹的,這麼一來也能夠保護你自己。

4.奇怪的人生經驗

在英國,我離開超市時被黑人大叔偷抓了一把屁股;在回家的路上被印度阿三跟蹤,甚至還開價要買我一碗;在健身房,被沖康了一次,大致上就是這些。

五、來做個總結吧

感覺蠻快就總結了,因為我暫時想不到其他的東西。

出國留學勢必需要犧牲很多的實質條件(錢、時間)以及精神因素(心理狀態),也因此我認為挑選一個對的時間點出去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是從很小就出去的,怕得是太早走歪;是剛念完書就出去的,可能會很迷惘為何要選這個;如果稍微有點年紀再出去,知道你的需要,但你會有更多的顧慮。

確實,綜觀看來,這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你願意花多少錢、多少時間、多少心力在這件事情上面。

我也必須坦承,在國外的時間不見得總是快樂的,心裡起起落落,可能也會多了一些奇怪的人生經歷,只是最終回過頭來,你必須重新檢視地是-用了各種東西換來這些,是不是值得?

留言

熱門文章